本报讯 (记者胥晓琦)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9月5日~6日在京召开。专家呼吁,要重视与回归传统医学心身同治模式。
专家指出,心身医学的疾病谱是生物医学与精神病学交界的“疑难杂症”,即患者反复门诊求医3个月以上却诊断不明的疾病,病症包括躯体不适和心理不适两大类。目前,这类疾病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占25%~30%,在住院患者中占15%。为他们看病的绝大多数医生仅熟悉生物医学的客观检查,因此得到正确诊断者不到5%。目前,心身分裂的医疗模式使90%的“疑难杂症”患者“就医无门”,即多处求医而诊断不清、看不好病。
原卫生部副部长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讲话中指出,我国现代医学模式长期“重身轻心”,即沿用单一生物医学模式,而当代疾病谱和死因变化说明了它的缺陷,因此现在人们应检讨这种医学模式。我国与国外相比,医学科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小,但医生的人文素质却差距很大,往往“认病不认人”。而传统医学始终强调疾病心身同治,尤其是中医学有很好的心身医学模式,应在医学领域逐步推广它,医学工作者要好好学习、努力继承它。
世界卫生组织心身医学和精神药理学教授、加拿大皇后大学精神药理学系主任阿曼伦达·辛格在会议报告中表示,多年来,他致力于传统医学、生物医学、心理学对心身疾病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,取得了非常好得效果。
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,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、北京中医药学会承办的。